诗词名句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出自北宋诗人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赏析一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赏析二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赏析三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赏析四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雨过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没有了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更无柳絮(xù)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惟有:仅有,只有。日:太阳。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相关翻译

客中初夏译文及注释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注释  “更无柳絮因风起,...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客中初夏鉴赏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展开阅读全文∨

客中初夏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是在洛阳时写的。...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病毒性感冒迅雷testflight版下载明星排榜跟迅雷一样的下载工具性感丝袜高跟夫妻生活两性磁力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