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爱国
先秦
形式
诗人
先秦 佚名 佚名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gěng)耿不寐(mèi),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我心匪鉴(jiàn),不可以茹(rú)。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
微:非,不是。鉴:铜镜。茹:猜想。据:依靠。薄言:语助词。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dài)棣,不可选也。
愬:同“诉”,告诉。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选: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忧心悄悄,愠(yùn)于群小。觏(gòu)闵(mǐn)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wù)辟(pì)有摽(biào)。
悄悄:忧貌。愠:恼怒,怨恨。觏:同“遘”,遭逢。闵:痛,指患难。寤:交互。辟:通“擗”,捶胸。摽:捶,打。

日居月诸,胡迭(dié)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huàn)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居、诸:语助词。迭:更动。微:指隐微无光。浣:洗涤。

从此诗的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fàn bǎi zhōu
fàn liú
gěng gěng mèi
yǒu yǐn yōu
wēi jiǔ
áo yóu
xīn fěi jiàn
yǒu xiōng
báo yán wǎng
féng zhī
xīn fěi shí
zhuǎn
xīn fěi
juàn
wēi
xuǎn
yōu xīn qiāo qiāo
yùn qún xiǎo
gòu mǐn duō
shòu shǎo
jìng yán zhī
yǒu biāo
yuè zhū
dié ér wēi
xīn zhī yōu
fěi huàn
jìng yán zhī
néng fèn fēi
诗经爱国
先秦 佚名 佚名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载(zài)驰载驱,归唁(yàn)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bá)涉,我心则忧。
载:语助词。唁: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悠悠:远貌。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zāng),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bì)。
嘉:认为好,赞许。视:表示比较。臧:好,善。思:忧思。远:摆脱。济:止。閟:同“闭”,闭塞不通。

陟(zhì)彼阿丘,言采其蝱(méng)。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zhì)且狂。
陟:登。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言:语助词。蝱:贝母草。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怀:怀恋。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众:“众人”或“终”。穉:同“稚”,幼稚。

我行其野,芃(péng)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芃芃:草茂盛貌。控:往告,赴告。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之:往,指行动。

据清魏源《诗古微》考证,《诗经》中许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也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风·相鼠》等篇每章句数、字数甚至连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变化,思想感情也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这一章先刻画了诗人策马奔驰、英姿飒爽的形象,继而在许国大夫的追踪中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场景。

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此时诗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尔”,许国大夫;“我”,许穆夫人。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意理解,应有两层意思:前四句为一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许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对宗国总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说: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过黄河到卫国,比起你这般没良心来,我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

第三章矛盾没有前面那么激烈,诗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

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马奔驰相比,表现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而这个不同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盖初来之时因始闻卫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马加鞭,不暇四顾;而被许大夫阻挠之后,报国之志难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动迟缓,眼看田野中的麦浪好似诗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诗笔至此,真是令人赞叹。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无道理,然依旧本,多与前四句并为一节,这样似更为合理。这四句当是承前而言,谓夫人归途中一边想向齐国求救,求救不成,又对劝阻她的许大夫心怀愤懑。此处朱熹《诗集传》释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谓许国之众人也。”“大夫君子,无以我为有过,虽尔所以处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尽其心之为愈也。”照此解释则与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前后呼应。字面上虽是“无我有尤”,实质上应是她对许大夫不让她适卫赴齐产生怨尤,正话反说,语气委婉,体现了《诗经》“温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现了夫人的自信心,意为:那些大夫君子纵有千条妙计,总不如我的救卫之策高明。“我所之”的“之”字,若作动词解,便是往卫国或齐国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训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却留下无穷的诗意让读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语尽而意不尽,令人一唱而三叹。

zǎi chí zǎi
guī yàn wèi hóu
yōu yōu
yán zhì cáo
shè
xīn yōu
jiā
néng xuán fǎn
shì ěr zāng
yuǎn
jiā
néng xuán
shì ěr zāng
zhì ā qiū
yán cǎi méng
shàn huái 怀
yǒu háng
rén yóu zhī
zhòng zhì qiě kuáng
háng
péng péng mài
kòng bāng
shuí yīn shuí
jūn
yǒu yóu
bǎi ěr suǒ
suǒ zhī
诗经爱国
先秦 佚名 佚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土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邪僻,不知何时能止歇。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旻(mín)天疾威,敷(fū)于下土。谋犹回遹(yù),何日斯沮?谋臧(zāng)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qióng)。
旻天:秋天,此指苍天、皇天。疾威:暴虐。敷:布施。下土:人间。谋犹:谋划、策谋。犹、谋为同义词。回遹:邪僻。斯:犹“乃”、才。沮:停止。臧:善、好。从:听从、采用。覆:反、反而。孔:很。邛:毛病、错误。

潝(xì)潝訿(zǐ)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潝潝:小人党同而相和的样子。訿訿:小人伐异而相毁的样子。具:同“俱”,都。依:依从。伊:推。于:往、到。胡:何。底:至,指至于乱。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jiù)?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龟:指占卜用的灵龟。厌:厌恶。犹:策谋。用:犹“以”。集:成就。咎:罪过。匪:彼。行迈谋:关于如何走路的谋划。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ěr)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匪:非。先民:古人,指古贤者。程:效法。大犹:大道、常规。经:经营、遵循。维:同“唯”,只有。迩言:近言,指谗佞肤浅无远见的言论。争:争辩、争论。溃:通“遂”,顺利、成功。

国虽靡(mí)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wǔ),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xū)以败。
靡:没有。止:礼。靡止,犹言没有礼法、没有法度。膴:肥。靡膴,犹言不富足、尚贫困。艾: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无:通“勿”。沦胥:沉没。败:败亡。

不敢暴(bào)虎,不敢冯(píng)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jīng)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渡河。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谨慎的样子。

全诗六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七句。

第一章突兀起句,以怨天的口气发端,指出当前王朝政治的灾难是“谋犹回遹”,昏庸的国王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结果“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愤慨和忧虑。第二章进一步指出,所以造成这种政治上的混乱局面,是由于一些掌权者叽叽喳喳、党同伐异。他们“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因而诗人再次发出感叹:这样下去,不知国家要弄到什么地步!从而加深了第一章内容的表述。第三章,作者用“我龟既厌”这一典型的事例再次表示对王朝政治、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并指出,朝廷上虽然“谋夫孔多”、“发言盈庭”,但都是矢不中的、不着边际的空谈。接着第四章又进一步说明,当前王朝的政令策谋,上不遵古圣先贤、下不合固有规范,而国王还偏听偏信、不加考究,就使王朝的策谋更加脱离实际了。第五章作者又以谏劝的口气说,国家各种人才都有,国王要择善而从,不要使他们流散、消亡。这实是对周王发出了警告。最后一章,作者再次表达了自己忧虑国事的深沉心情,其中“战战兢兢”三句,生动形象、寓意鲜明,写出了自己焦虑万状的心态,广为后世所引用,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

由上述内容,与其说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不如说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更确切些。当然,政治讽刺也是一种政治抒情。作者以“谋犹回遹”为此诗中心议题,以对国事的忧虑为主线,以感叹的语气贯穿始终,从中把叙述、揭露、讽刺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述,从而形成了此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和感情深厚的显著特色。从谋划的正邪、决策的当否,能看到政治的弊端以至国家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并忧心忡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为国事操心,表现了作者具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感情,这些也就是此诗思想价值之所在。

mín tiān wēi
xià
móu yóu huí
móu zāng cóng
zāng yòng
shì móu yóu
kǒng zhī qióng
訿 訿
kǒng zhī āi
móu zhī zāng
shì wéi
móu zhī zāng
shì
shì móu yóu
guī yàn
gào yóu
móu kǒng duō
shì yòng
yán yíng tíng
shuí gǎn zhí jiù
fěi háng mài móu
shì yòng dào
āi zāi wéi yóu
fěi xiān mín shì chéng
fěi yóu shì jīng
wéi ěr yán shì tīng
wéi ěr yán shì zhēng
zhù shì dào móu
shì yòng kuì chéng
guó suī zhǐ
huò shèng huò fǒu
mín suī
huò zhé huò móu
huò huò ài
quán liú
lún bài
gǎn bào
gǎn féng
rén zhī
zhī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lín shēn yuān
báo bīng
先秦 佚名 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指风声。兮:语气助词。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寒:寒气。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仰天:抬头。呼气:吐气。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fēng xiāo xiāo shuǐ hán
zhuàng shì hái
tàn xué jiāo gōng
yǎng tiān chéng bái hóng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gāo yáng zhī miáo
zhèn huáng kǎo yuē yōng
shè zhēn mèng zōu
wéi gēng yín jiàng
huáng lǎn kuí chū
zhào jiā míng
míng yuē zhèng
yuē líng jūn
fēn yǒu nèi měi
yòu zhòng zhī xiū néng
jiāng zhǐ
rèn qiū lán wéi pèi
ruò jiāng
kǒng nián suì zhī
cháo qiān zhī lán
lǎn zhōu zhī xiǔ 宿 mǎng
yuè yān
chūn qiū dài
wéi cǎo zhī líng luò
kǒng měi rén zhī chí
( ( wéi tōng wéi ) )
zhuàng ér huì
gǎi
chéng chí chěng
lái dào xiān
sān hòu zhī chún cuì
zhòng fāng zhī suǒ zài
shēn jiāo jūn guì
wéi rèn huì zhǐ
yáo shùn zhī gěng jiè
zūn dào ér
jié zhòu zhī chāng
wéi jié jìng jiǒng
wéi dǎng rén zhī tōu
yōu mèi xiǎn ài
shēn zhī dān yāng
kǒng huáng zhī bài
bēn zǒu xiān hòu
qián wáng zhī zhǒng
quán chá zhī zhōng qíng
fǎn xìn chán ér
zhī jiǎn jiǎn zhī wéi huàn
rěn ér néng shě
zhǐ jiǔ tiān wéi zhèng
wéi líng xiū zhī
yuē huáng hūn wéi
qiāng zhōng dào ér gǎi
chū chéng yán
hòu huǐ dùn ér yǒu
nán bié
shāng líng xiū zhī shù huà
lán zhī jiǔ wǎn
yòu shù huì zhī bǎi
liú jiē chē
héng fāng zhǐ
zhī zhī jùn mào
yuàn shí jiāng
suī wěi jué shāng
āi zhòng fāng zhī huì
zhòng jiē jìng jìn tān lán
píng yàn qiú suǒ
qiāng nèi shù liàng rén
xìng xīn ér
chí zhuī zhú
fēi xīn zhī suǒ
lǎo rǎn rǎn jiāng zhì
kǒng xiū míng zhī
cháo yǐn lán zhī zhuì
cān qiū zhī luò yīng
gǒu qíng xìn kuā liàn yào
zhǎng yàn hàn shāng
wàn gēn jié zhǐ
guàn zhī luò ruǐ
jiǎo jūn guì rèn huì
suǒ shéng zhī
jiǎn qián xiū
fēi shì zhī suǒ
suī zhōu jīn zhī rén
yuàn péng xián zhī
zhǎng tài yǎn
āi mín shēng zhī duō jiān
suī hǎo xiū kuā
jiǎn cháo suì ér
huì xiāng
yòu shēn zhī lǎn zhǐ
xīn zhī suǒ shàn
suī jiǔ yóu wèi huǐ
yuàn líng xiū zhī hào dàng
zhōng chá mín xīn
zhòng zhī é méi
yáo zhuó wèi shàn yín
shí zhī gōng qiǎo
miǎn guī ér gǎi cuò
bèi shéng zhuī
jìng zhōu róng wéi
tún chà chì
qióng kùn shí
níng liú wáng
rěn wéi tài
zhì niǎo zhī qún
qián shì ér rán
fāng huán zhī néng zhōu
shú dào ér xiàng ān
xīn ér zhì
rěn yóu ér rǎng gòu
qīng bái zhí
qián shèng zhī suǒ hòu
huǐ xiàng dào zhī chá
yán zhù jiāng fǎn
先秦 佚名 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兮:语气助词。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fēng xiāo xiāo shuǐ hán
zhuàng shì hái
( ( hái zuò fǎn ) )
tàn xué jiāo gōng
yǎng tiān chéng bái hóng
( ( wéi hòu rén zuò ) )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道不专反复无常啊,为何使老百姓在动乱中遭殃!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正当仲春二月迁往东方。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离别家乡到远处去啊,沿着长江、夏水到处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走出都门我悲痛难舍啊,我们在甲日的早上开始上道。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离开旧居,从郢都出发,前途渺茫,我罔然不知何往。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王。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望见故国高大的楸树,我不禁长叹啊,泪落纷纷像雪粒一样。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经过夏水的发源处又向西浮行啊,回头看郢都东门却不能见其模样。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心绪缠绵牵挂不舍而又无限忧伤啊,渺渺茫茫不知落脚在何方。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船儿行驶在滚滚的波浪之上啊,就像鸟儿飞翔却不知停泊在哪个地方。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心中郁结苦闷而无法解脱啊,愁肠百结心情难以舒畅。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将行船向下顺流而去啊,过了洞庭湖又进入长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离开自古以来的住所啊,如今漂泊来到东方。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可叹楚地的土地宽平广博、人民富裕安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面对着凌阳不知到何处去啊?大水茫茫也不知道南渡到何方?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连大厦荒废成丘墟都不曾想到啊,又怎么可以再度让郢都东门荒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心中久久不悦啊,忧愁还添惆怅。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郢都的路途是那样遥远啊,长江和夏水有舟难航。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时光飞逝的使人难以相信啊(另:神志恍惚地仿佛梦中不可信啊),不能回郢都至今已有九年时光。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悲惨忧郁心情不得舒畅啊,怅然失意满怀悲伤。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群小顺承楚王的欢心表面上美好啊,实际上内心虚弱没有坚定操守。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有人忠心耿耿愿被进用为国效力啊,却遭到众多嫉妒者的障蔽。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唐尧、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啊,高远无比可达九天云霄。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而那些谗人们却要心怀妒嫉啊,竟然在他们的头上加以“不慈”的污蔑之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楚王讨厌那些不善言辞的忠贤之臣啊,却喜欢听那些小人表面上的激昂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小人奔走钻营而日益显进啊,贤臣却越来越被疏远。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尾声:放眼四下观望啊,希望什么时候能返回郢都一趟。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鸟儿高飞终要返回旧巢啊,狐狸死时头一定向着狐穴所在的方向。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确实不是我的罪过却遭放逐啊,日日夜夜我哪里能忘记它我的故乡!

皇天:上天,老天。纯命:指天命有常。震愆:指震惊、遭罪。震,震动,震惊。愆,过失,罪过。方:正当。仲春:夏历二月。迁:迁徙,指逃难。去:离开。故乡:指郢都。就:趋,往。遵:循,顺着。江夏:指长江和夏水。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是长江的分流。国门:国都之门。轸怀:悲痛地怀念。甲:古时是以干支纪日的,甲指干支纪日的起字是甲的那一天。闾:本指里巷之门,代指里巷,里巷是居民区。荒忽:心绪茫然。一说指行程遥远。焉极:何极,何处是尽头。一说,极,至也。楫:船桨。齐扬:一同举起。容与:舒缓的样子。哀:悲伤。君:指楚王。楸:树名,落叶乔木。长楸:高大的楸树。太息:叹息涕:泪。淫淫:泪流满面。霰:雪粒。过:经过。夏首:地名,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夏水的起点,长江在此分出夏水。西浮:船向西漂行。顾:回顾,回头看。龙门:郢都的东门。这两句的意思是:经过夏首,向西浮行,回顾龙门,已望不见了。婵媛:心绪牵引,绵绵不绝。眇:同“渺”,犹辽远。蹠:践踏,指落脚之处。顺风波:顺风随波。从流:从流而下。焉:兼词,于是,于此。洋洋:飘飘不定。客:漂泊者。凌:乘。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这里指波涛。氾滥:大水横流涨溢。翱翔:飞翔的样子,这里比喻飘流的样子。焉:何。薄:止。絓:牵挂。结:郁结。解:解开。蹇产:结屈纠缠。释:解开,消除。运舟:行舟。下浮:向下游漂行。上洞庭:指入洞庭湖。下江:下入长江。去:离开。终古之所居: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里指漂泊。须臾:时间很短暂,犹言顷刻。反:同返。背:背对着,指离开。夏浦:地名,指夏口(在今湖北武汉)。西思:思念西方,指思念西面的郢都。故都:指郢都。坟:指水边高地。一说指水边高堤。聊:姑且。舒:舒展。州土:这里指楚国州邑乡土。平乐:和平快乐。或言土地平阔,人民安乐。江介:长江两岸。遗风:古代遗留下来的风气。当:值。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一说陵阳在今安徽省安庆南。焉至:至何处。一说,陵阳指大的波涛。这里指波涛不知从何处而来。淼:大水茫茫的样子。焉如:何往。曾不知:怎不知。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孰:谁。一作何。两东门:郢都东向有二门。怡:乐。惟:发语词。郢路:通向郢都之路。辽远:遥远。江:长江。夏:夏水。涉:渡水。忽:指时间过得快。信:相信。复:指返回郢都。根据此句“九年”的计算,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流放是在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至白起破郢的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首尾正是九年。郁郁:郁积的样子。不通:指心情不通畅。外:表面。承欢:指承君主之欢。谌:诚,实在。荏弱:软弱。持:同恃。难持,即很依靠。湛湛:厚重的样子。进:进用。被:同披。被离,犹披离,纷乱的样子。尧舜:传说中上古的两位圣明的君主。抗行:高尚伟大的行为。杳杳:遥远。薄:近。被:覆盖,这里犹言加在身上。不慈之伪名:不慈爱的虚假的恶名。不慈,不爱儿子。尧、舜传位于贤人,不传儿子,又传说尧曾杀长子考监明,所以战国时有人说他们不慈。憎:憎恶。愠惀:不善言辞。修美:高洁美好。好:爱好,喜欢。夫人:彼人,那些人。踥蹀:小步行走貌。美:美人,指贤人。超远:远。逾迈:犹愈迈,越发远行。乱:乐章最末叫乱,后来借用作为辞赋最后总结全篇内容的收尾。曼:眼光放远。流观:四处观望。冀:希望。一反:即一返,返回一次。反:同返。必:必定。信:确实。弃逐:指放逐。之:指故乡郢都。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huáng tiān zhī chún mìng
bǎi xìng zhī zhèn qiān
mín sàn ér xiàng shī
fāng zhòng chūn ér dōng qiān
xiāng ér jiù yuǎn
zūn jiāng xià liú wáng
chū guó mén ér zhěn huái 怀
jiǎ zhī cháo háng
yǐng dōu ér
chāo huāng zhī yān
yáng róng
āi jiàn jūn ér zài
wàng zhǎng qiū ér tài
yín yín ruò xiàn
guò xià shǒu ér 西
lóng mén ér jiàn
xīn chán yuán ér shāng huái 怀
miǎo zhī suǒ zhí
shùn fēng cóng liú
yān yáng yáng ér wéi
líng yáng hóu zhī fàn làn
áo xiáng zhī yān báo
xīn guà jié ér jiě
jiǎn chǎn ér shì
jiāng yùn zhōu ér xià
shàng dòng tíng ér xià jiāng
zhōng zhī suǒ
jīn xiāo yáo ér lái dōng
qiāng líng hún zhī guī
ér wàng fǎn
bèi xià ér 西
āi dōu zhī yuǎn
dēng fén yuǎn wàng
liáo shū yōu xīn
āi zhōu zhī píng
bēi jiāng jiè zhī fēng
dāng líng yáng zhī yān zhì
miǎo nán zhī yān
céng zhī xià zhī wéi qiū
shú liǎng dōng mén zhī
xīn zhī zhǎng jiǔ
yōu chóu xiàng jiē
wéi yǐng zhī liáo yuǎn
jiāng xià zhī shè
ruò xìn
zhì jīn jiǔ nián ér
cǎn ér tōng
jiǎn chà chì ér hán
wài chéng huān zhī yuè yuē
chén rěn ruò ér nán chí
zhōng zhàn zhàn ér yuàn jìn
bèi ér zhàng zhī
yáo shùn zhī kàng háng
liǎo yǎo yǎo ér báo tiān
zhòng chán rén zhī
bèi zhī wěi míng
zēng yùn lún zhī xiū měi
hǎo rén zhī kāng kǎi
zhòng qiè dié ér jìn
měi chāo yuǎn ér mài
luàn yuē màn liú guān
fǎn zhī shí
niǎo fēi fǎn xiāng
shǒu qiū
xìn fēi zuì ér zhú
ér wàng zhī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操吴戈兮被(pī)犀(xī)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shǐ)交坠兮士争先。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凌:侵犯。躐:践踏。行:行列。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恨。威灵:威严的神灵。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终:始终。凌: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cāo bèi jiǎ
chē cuò duǎn bīng jiē
jīng ruò yún
shǐ jiāo zhuì shì zhēng xiān
líng zhèn liè háng
zuǒ cān yòu rèn shāng
mái liǎng lún zhí
yuán bāo míng
tiān shí duì wēi líng
yán shā jìn yuán
chū wǎng fǎn
píng yuán chāo yuǎn
dài zhǎng jiàn jiā qín gōng
shǒu shēn xīn chéng
chéng yǒng yòu
zhōng gāng qiáng líng
shēn shén líng
hún wéi guǐ xióng
先秦 佚名 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gē)矛。与子同仇!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同仇:共同对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作: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g)。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裳:下衣,此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行:往。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yuē
tóng páo
wáng xìng shī
xiū máo
tóng chóu
yuē
tóng
wáng xìng shī
xiū máo
xié zuò
yuē
tóng shang
wáng xìng shī
xiū jiǎ bīng
xié háng
先秦 佚名 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往:当初从军。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fēi)霏。
思:语气助词,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雨(yù)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迟缓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wǎng
yáng liǔ
jīn lái
xuě fēi fēi
háng dào chí chí
zǎi zǎi
xīn shāng bēi
zhī āi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类似迅雷下载手机软件100个明星姓名奔跑吧兄弟之拿下杨幂八佰迅雷下载mp4明星名字大全迅雷7手机安卓版下载全部明星的抖音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