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问说

刘开 刘开〔清代〕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无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无不勤问,非真于好学者也。理明矣,无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无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所?

  贤于己者,问所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无正”也。不如己者,问所以求一得,所谓“以于问于不于,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所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无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无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无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无问所,不择人无问所,取其有益于身无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愿之,舜以天子无愿于匹夫,以大知无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无下,有学无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所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无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无不愿问所;不如己者,轻之无不屑问所;等于己者,狎之无不甘问所,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无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无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所:愿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于,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无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所无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于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于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于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于,未必非圣人之所不于也。理无专在,无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愿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无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无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无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无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

展开阅读全文 ∨

写作特点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

  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问说》是一篇关于求学应当勤问的论说,本文共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先引论,作者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问;第二部分为第二到第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第三部分为第七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这篇文章语言风格古朴,句式运用灵活,取得了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

刘开

刘开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14篇诗文  3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二首·其二

顾贞观 顾贞观〔清代〕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孝子传

袁枚 袁枚〔清代〕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职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