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渔父
杜牧〔唐代〕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注释
纶(lún):钓丝。
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
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pàn):旁边。
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事见《楚辞·渔父》。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杜牧著,张厚余解评.杜牧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7-8
2、
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赏析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
简析
《赠渔父》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次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末两句由描写转入记叙。这首诗借渔父的口述,描写渔父几十个春秋孤舟垂钓的生活和见解;全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创作背景
自屈原《渔父》之后,化用渔父典故的诗作甚多。杜牧也是化用渔夫典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杜牧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79-81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448条名句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侠客行
李白〔唐代〕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