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
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注释
八风:八面之风。《左传》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之说。儛:通“舞”,这里指飞舞。翮(hé):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
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清音:清亮的声音。
摧:摧折。志:意愿,这里指诗人的远大抱负。
苑:园囿。禽:玩物。
参考资料:完善
1、
《古代帝王诗词解读》.岳麓书社,1997年6月版,第9-11页
创作背景
宋明帝即位时,有很多王侯叛乱,萧道成是平叛中的一员主将,东征西讨,功勋卓著,但颇受猜忌。泰始六年(470),萧道成受命移镇淮阴,但宋明帝怀疑他有“四海之心”,便把他调进京城,担任黄门郎,以便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萧道成忧虑重重,如芒在背,看见平泽苑中养的一群鹤,感慨良深,便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06页
简析
《群鹤咏》是一首五言古诗,为一首以鹤喻己的自况诗。诗的前两句描写失去自由之前的鹤;后两句写失去自由之后的鹤。诗人以鹤自喻,抒写其渴望挣脱朝廷束缚,大展宏图却又被召回朝廷的苦闷之情。这首诗咏物而抒情、托物而言志,意境深远,在转折跌宕中有波澜起伏之势,体现出含蓄不尽的意味。
鉴赏
全诗四句,前后各为一个层次。第一层描写失去自由之前的鹤,比喻诗人自己远离朝廷羁绊之时的自由之身,当时纵横沙场,东征西讨,意气昂扬,正好比那高天之上的云鹤,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在茫茫九州之上,在朵朵彩云之间,奋翮高飞,无拘无束尽情地发出舒心的鸣叫。对飞鹤戾天的描写,正是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鸿鹄之志与旷世奇才,也反映了他希望挣脱朝廷束缚的强烈愿望。从本诗开头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身为人臣,却有包举宇内、气吞九州的帝王气概。
第二层写失去自由之后的鹤,比喻诗人自己受人节制,郁郁不乐。自由翱翔的云鹤,一旦被捕入苑中,成为帝王苑囿中的玩赏之物,飞向云天的志向便被摧折而很难实
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 3篇诗文 2条名句
行京口至竹里诗
鲍照〔南北朝〕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顾欢勤学
《南齐书》〔南北朝〕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